牙齒美白貼片|牙齒美白|牙齒貼片 - 牙齒美容服務
    關於我們   牙齒美容   美白牙齒   冷光美白療程   牙齒美白貼片   案例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眼科醫藥修復的中國力量如何煉成

  多年以后,方海洲依然不后悔當年作出的決定:走出實驗室、離開教師的講臺,毅然投身到中國的生物醫藥科技事業中去。  如今,方海洲創立的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勝生物”)已成為國內眼科醫藥修復龍頭企業。  作為國內第一批從事基因工程細胞因子研究的企業,億勝生物從實驗室起步,歷經十數年投入研發,最終成功應用基因重組技術,克服了生化提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這個全球科研難題,成為全球第一家將其實現產業化的生物科技企業。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從不知名小企業成長為港股上市公司,億勝生物的創業歷程代表的正是研發型創業藥企如何參與全球競爭的一種模式。億勝生物科技股價走勢圖。行情截圖來源:富途證券  全球首個產業化成功案例  方海洲很早就立志于研究生物科技。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生物科技還是一個相當新的科技,細胞因子、基因工程對于多數人來說,仍是相當陌生的概念。  在最初的幾年時間里,方海洲嘗試研究一種生化提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技術。  bFGF是哺乳動物和人體中存在的一種非常微量的活性蛋白,對來自中胚層和神經外胚層細胞(如上皮細胞、真皮細胞、骨細胞、軟骨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等)具有促進生長和調控的作用,參與組織修復和創傷愈合。  bFGF產品在眼睛損傷、皮膚損傷、糖尿病潰瘍、骨折及神經損傷等方面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生產相關產品需要大量bFGF原液,而彼時每克原液成本高達2.6億美元售價,全世界仍沒有一種產業化的提取方法出現:提取bFGF極其困難,1萬頭牛大約可提取1克。  1992年,他放棄了學校安逸的教學生活,前往珠海創業,從事研發工作,后來擔任億勝生物董事總經理。  作為國內較早介入生物科技領域的一批研究人員,他們的路著實艱難:以方海洲為核心的技術團隊由50平米的實驗室開始起步,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中渡過,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來研究基因工程。  技術團隊發現,將bFGF基因連接細菌,克隆出bFGF工程菌,再經過培養bFGF工程菌,利用200升容量的發酵罐,一批可生產10克bFGF純品。  “通過此項技術,不僅大大提高了bFGF原液提取效率,一年可生產約1000克的bFGF原液,還將其獲得成本縮減為每克26萬美元,是全球首個生長因子bFGF產業化成功案例。”方海洲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十年“冷板凳”  億勝生物雖然實現了bFGF生物提取技術的突破,解決了原料產業化問題,但新藥研發仍是一個難題。  新藥研發是一項風險性極高的科學探索,耗時長、費用高,且成功路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成功率往往連5%都不到,耗費十幾億元進入臨床卻打水漂的案例比比皆是。”方海洲說。  一位投資人對《瞭望東方周刊》透露,制藥行業實際是一個高風險事業,“從投資產出比來看,大概1萬個在研新藥,最終能成功進入臨床的僅有10個左右,而真正銷售超過10億美元的大概只有1個。這概率甚至比賭博還可怕!”  對于bFGF原液而言,制作成可以上市的藥品存在兩大技術難點。  “首先,保持bFGF產品的活性非常困難。如果不解決這個難題,即便制作成產品,生長因子在3天內就會死亡。”方海洲說,“另外,靶向到達病灶的量非常難控制,量太小達不到效果,量太大容易產生副作用。”  創業初期,一方面隨時面臨投資人撤資的壓力,一方面繼續在實驗室艱難攻關,團隊當時從十幾人銳減到個位數,一度面臨解散。  從1990年接觸bFGF生物提取技術,到1999年第一款bFGF產品“貝復舒滴眼液”上市,方海洲坐了整整十年的“冷板凳”。  之后,億勝生物開始組織銷售網絡,開始從研發型藥企轉型成為研發、銷售為一體的企業,邊開拓市場邊研發新藥,相繼推出一系列針對治療角膜擦傷、角膜手術等眼表創傷修復疾病的貝復舒滴眼液和貝復舒眼用凝膠,以及用于外科創傷修復的主打產品貝復新凝膠。  億勝生物的眼科修復產品正逢其時。  隨著人口老齡化、用眼強度提高,眼科疾病發病率呈上升態勢,無論是老年人的白內障和兒童的近視,廣泛分布在各個年齡層。  有研究表明,我國人群眼科疾病發病率主要集中在近視、沙眼、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科藥物使用率已高達28%。其中,我國白內障患者約1100萬人,每年開展白內障手術約60萬臺;每年約進行150萬例治療近視眼的激光角膜屈光手術。  方海洲告訴本刊記者,“角膜是眼睛表面最重要的組織,與角膜有關的眼科疾病占醫院眼病患者的50%(包括白內障手術和近視眼激光手術等),僅此兩項每年就需要角膜創傷愈合藥物900萬支以上。”  但從眼科用藥市場而言,大部分以抗感染、抗青光眼、抗炎抗過敏、視疲勞干眼癥和眼底病變等藥類為主,而治療角膜創傷的臨床藥物相對缺乏,以安慰劑為主。  實際上,早在1992年就有研究表明:表皮生長因子的使用與安慰劑相比,可使角膜愈合時間由61.5h縮短至44.17h,治愈率也大幅提高。但苦于沒有攻克生長因子產業化技術難關,眼科修復醫藥產品一直以來未有突破性增長。  1999年,方海洲帶領億勝生物,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生產出了第一款bFGF產品“貝復舒滴眼液”,其主要成分為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對來源于中胚層和外胚層的組織具有促進修復和再生的作用。  “它可與損傷部位的靶細胞(包括角膜上皮細胞、角膜內皮細胞和基質細胞)表面的特異性結合,激發細胞主動修復功能,促進角膜細胞的分裂增殖、移行和分化,加速角膜損傷愈合及改善角膜愈合質量。”方海洲說。  在一組120例患者的臨床試驗中,研究結果均提示貝復舒滴眼液的使用可以使角膜缺損的臨床痊愈率較其他藥物的痊愈率提高15%~30%,治療用藥能夠促進角膜上皮細胞再生修復,而且尚未見不良反應的報道。  2012年,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被列入醫保目錄。而因首創眼科創傷修復的概念,億勝生物打開了國內眼科修復這個之前鮮有被發掘的市場,銷售額也一路攀升,眼科系列產品的銷售額占全國眼科處方藥銷售額的前5名,市場占有率接近70%,迅速成為國內眼科醫藥修復龍頭企業。  借力“擴張”  新藥研發需要漫長周期和巨額投入,國內鮮有藥企能夠成功。而億勝生物選擇了一條捷徑:借力“擴張”——通過代理諸如輝瑞等在內的進口優質的醫藥產品,以及并購參股前景向好的朝陽醫藥企業,實現公司的可持續增長。  2015年8月,億勝投資100萬美元參股致力于創新人造仿生血管開發的美國公司Humacyte;2016年1月公司投資350萬美元參股腫瘤治療最前沿的雙靶向抗體研究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的美國公司Abpro;2016年4月,出資500萬美元參股專注研究認知障礙、神經退化的瑞士公司ACImmune,這家公司已在納斯達克上市。  方海洲告訴本刊記者:“一方面,代理產品可為公司較快地實現收益,產生現金流從而支持后臺研發工作;另一方面,戰略投資一些海外的優秀醫藥企業,能夠獲得先進的研發理念之余,更重要是兩者之間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完善億勝自有研發平臺的搭建,持續提升公司作為一個研發型藥企應當具備的實力。”  通過近年戰略投資海外企業,億勝生物目前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海外投資模式:即先以投資股權獲取對方產品技術權益,然后在國內及國外同時開展多中心臨床觀察,爭取產品在國內外同步上市。  “我們希望這條外延之路與公司原有憑借內生研發實力驅動增長的思路可以相輔相成。”方海洲說。(責任編輯:段思琦)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更多詳細資料:雷射近視手術
文章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industry/medicine/20170817/43556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