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高校外語專業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 前沿學科——在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思想融會 同時,也給授課教師帶來挑戰:如何讓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 同時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從而實現外語專業課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通過精選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方法、開辟“第二課堂”等舉措,讓外語專業課程融進思政教育——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教學內容處處都是“中國表達” “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便明確提出外交、外事干部應遵守 ‘16字方針’,即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這是我國外交、外事干部在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方面 基本要求……”這是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王傳英教授在英語口譯專業課中必講 內容。他認為,培養外事工作人才,首要 是培養學生 愛國情懷和對黨 忠誠。在加強學生語言能力和專業領域知識 同時,王傳英特別注意要求學生隨時關注國際風云 變幻,并在翻譯實踐中逐步學會“中國表達”。 李晶晶是從英國留學歸來 青年教師,在學院安排下,她面向本科生首次開設了《當代中國政治話語及翻譯》這門專業選修課。李晶晶說,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實戰翻譯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涉及中國政治話語翻譯 問題,這對于在校學生來說并不容易掌握。在課堂上,李晶晶會本著“政治性、可讀性和及時性”3個原則,選取實例先從西方修辭學英代外語多益補習班 角度分析和把握西方政治演講 特點,進而結合當下中國熱點問題,選取“新鮮出爐” 國家政策文件或者會議精神進行解讀并做翻譯練習。 在外國語學院,諸如此類具有“中國特色表達” 專業課程還有很多,主管教學工作 副院長杜衛華將此類課程定義為教學體系中英代外語國際認證機構 “思想鈣”。 引導學生用法治思維分析當下熱點 “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 漫畫刊物《查理周刊》突然遭到了極端主義者 恐怖襲擊。你怎樣看待這一事件?”在公共英語教學部主任李霞《西方文明溯源》課堂上,學生們常常被要求從多個角度去探討一些具有挑戰性 話題,而這樣 話題往往都會引發學生激烈 爭辯。 李霞認為,教師要首先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方法論,引導學生用發展 觀點、普遍聯系 觀點、歷史唯物主義 觀點辯證地看問題。 對于交叉學科英代外語國際認證機構 課堂講授,學生更感興趣,也更具有挑戰性。由翻譯系副主任蘇建華主講《法律英語翻譯》這門課,每學期都會利用新媒體平臺每周發布一個貼近生活 法律實例,由學生分析并闡述,引發興趣,啟發思考。他在課堂上介紹法制體系和法律翻譯方法 同時,格外注重引導學生用法治思維對當下熱點事件進行交叉學科分析,站在國際大格局。 視角下理性解讀媒體報道。這樣 教學方式使得外語學科背景 學生法制思維和交叉學科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 第二課堂 “思政元素”讓外語課更有內涵 “我們要立足中國、面向現實,關注和回應現實社會中思想文化建設以及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所面臨。 任務和問題,推動和深化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 學科建設。”在學期初開設 《博導主講形勢政策》講座上,英美文學教授劉英向在座師生暢談了自己 深刻體會。她認為既要批判地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 理論,更要融合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好馬克思主義文論 實踐性。 “講座作為第二課堂,使我們能夠從多角度認識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國當代社會實際 關聯,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習和批評視野。”學生黨員張彤分享道。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鼓勵、支持教師站好三尺講臺,走進第二課堂,將“思政味兒”融入知識傳授 外語課教學中,這一立德樹人 創新舉措,深受學生 歡迎。(“津云”—北方網編輯侯靜) |